首页
分类
排行榜
免费
完本
账户
我的书架
追书
正文 楔子(1) 楔子(2) 楔子(3)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第50章 第51章 第52章 第53章 第54章 第55章 第56章 第57章 第58章 第59章 第60章 第61章 第62章 第63章 第64章 第65章 第66章 第67章 第68章 第69章 第70章 第71章 第72章 第73章 第74章 第75章 第76章 第77章 第78章 第79章 第80章 第81章 第82章 第83章 第84章 第85章 第86章 第87章 第88章 第89章 第90章 第91章 第92章 第93章 第94章 第95章 第96章 第97章 第98章 第99章 第100章 第101章 第102章 第103章 第104章 第105章 尾声

第54章


“小荣煤窑”的规模不大,可挖出的毕竟是黑金,看着在自家后山地里开采出来的煤炭,宁徙好高兴。去给“跷脚土地菩萨”送供品、烧高香,答谢土地菩萨的保佑。感叹这先前送也送不出去的山地,不仅可产粮食,还可栽桑、种麻,竟然还埋藏有煤炭!嗨,真是好事撞门躲都躲不开。也犯愁,煤炭的产量少时,是雇人挑去县城里卖的,而现今出煤量日多,运煤就成了问题。儿子光圣轿行的生意忙不过来,女儿光莲毕竟是女流之辈,且又忙于丝绸夏布坊的事情。要是大儿子光儒在身边就好,这煤窑的事情就可以交由他来掌管了。咳,他依旧是赵家的人,外人都称呼他为赵庚弟。没想到这孩子还真有出息,竟然金榜第一名,金殿唱名后即封授了官位,留在京城做翰林院的修撰。


“常夫人,忙啊。”赵书林走来,看见赤背的窑工从煤窑里运出一担担煤炭,“这么多的煤啊!”


“赵公子来了。”宁徙笑道,“看我这一脸的煤灰。”用手擦抹,越擦脸越花。


赵书林说:“莫擦了,得用水洗。”


两人不由自主沿了山道走。


那喜事变愁事之后,赵书林的养子、宁徙的亲子便成了赵常两家联系的纽带。赵秀祺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她不好再触怒宁徙,害怕宁徙告官打官司,担心倘若败诉,赵庚弟就会成了常家的人。因此,对于两家人的来往睁只眼闭只眼。赵秀祺把这想法给赵书林说过,也铁硬说,绝对不许他和宁徙相好。赵书林嘴上应承,却时常往“常家土楼”走动。刚才,他去了土楼。桃子说,宁徙上煤窑了。他就寻了来。


两人走着,打开了话匣子。


“外省早就有人开采煤矿,出了不少有钱的煤窑主。”赵书林道,“就有县诸大族,如梁氏、崔氏、宋氏以炭故起家与王侯埒富的记载。”


宁徙道:“听说过。”


赵书林说:“窑主是得向主管官送钱的。”


宁徙道:“官府没有这样的规定。”


赵书林说:“窑主们为了得到官府的关照,自己要送钱。”


宁徙点头:“行贿是少不了的。”


赵书林提醒:“宁徙,你要注意啊,官府十分害怕矿工聚众滋事。否则,他们会下令禁止采矿的,那样的话,会损失很大。”


宁徙笑:“赵公子,你还晓得得不少。”


赵书林说:“耳闻目睹嘛。我说的耳闻也是听说,目睹呢,是在书上看来的。那山东的煤窑就发生过这种事情,不过呢,朝廷对采煤的限制比其他矿业特别是金矿的开采要松些,税收是最轻的。你家这煤窑属于民窑,民窑是只纳田赋,官窑则是要领帖输税的。”


宁徙点头:“盛才兄也说过,我朝前期的民窑以淄、潍、博等处较为先进,他们以骡马掣绳出炭,以人转车,昼夜不停。还说,煤窑的隧道必须有两道,否则灯点不燃。”


赵书林说:“倒是,得要通风。宁徙,你还了解得深。”


宁徙道:“要做这事儿就得弄深透。人家那里用畜力代替人力,还用滑轮和绞车提煤,不像我们全是人力,还在用辘轳提煤。”说了要投入资金改进煤窑的事,说了运煤难之事。


赵书林说:“可以用水运,早就有漕运船数千艘,连樯北上,载煤动辄数万石,由是矿业大兴的记载。”


宁徙听了大喜:“对啊,我咋就没有想到,我们这里有濑溪河呀!”


赵书林得意:“借前人之酒,浇今人之地嘛。嘿嘿!”


宁徙盯他笑:“看你得意的,走!”拉他朝山下走。


二人走到濑溪河边,都气喘吁吁,宁徙蹲到河边洗净脸上手上的煤灰。


时值初夏,阳光在河面撒下碎金,有木船行驶、纤夫拉纤。赵书林看着,即兴吟诗:“河面碎金点点,行舟浪花片片,纤夫号子声声,飘来黑金担担。”宁徙赞道:“你真是出口成章呢,好一个‘飘来黑金担担’!对的,我就用船运煤,装得多又省人力。”赵书林说:“不过,你们的煤船到白银石滩就过不去了,还得要转运。”宁徙点头,说:“我们在白银石滩的上下游各购置一艘煤船来转运。”想到什么,“啊,对了,还得要大荣桥的北桥头建两个货仓,一个用来堆放煤炭,一个用来存放丝绸、夏布等货物。”赵书林赞道:“好,这主意好。”“这好主意还不是你引出来的。嗨,当年,也是你劝我不要送地出去的,也对了。”赵书林笑道:“我那也只是随便说说,你给我出的开办米面作坊的主意也不错。”主意是不错,做起来也难,置办一套工具就费力,人还成天灰蒙蒙的。遇了天灾歉收,谷子、麦子、包谷的来源都少,急死个人。有一年,差点要停工叫歇,是宁徙主动送来几十筐干包谷,才没有停摆,“咳,总算做到了现在。”宁徙说:“听说生意不错。”赵书林说:“是不错。宁徙,还是你得行,你一个外来移民,办轿行,织丝绸夏布,这又开煤窑了。”感叹,“壮怀激烈,挟八千里路云和月。”宁徙笑,她听他诵过岳飞的《满江红》:“你呀,还把我当外来人,我们同源共本,我早已是四川人了。”赵书林点头:“对,对,是四川人了。嗨,宁徙,我是真佩服你。”宁徙高兴,看赵书林,这个满腹才气的赵公子,为了维翰的事情避开他姑妈赶来报信,时时关照自己,教养出了德才皆佳的光儒,她从心眼里感激他,脱口说:“书林,我才佩服你,你是我们万灵寨的大才子。”赵书林听她称呼自己书林,心里发热,伸手抚她肩头又收回来。宁徙脸红:“对不起,我这样称呼你。”赵书林说:“这样称呼好,亲切。”颤抖了声,“宁徙……”


“妈, 马翼他来了!”汗流浃背的女儿常光莲快步走来,她身后跟着个满面是汗的黝黑、瘦高的小伙子。


赵书林不解:“啥,蚂蚁?”


宁徙对赵书林笑道:“不是蚂蚁,他姓马,名‘翼’。就是飞鸟翅膀的那个‘翼’。”与马翼握手,“您好,马翼!”


马翼恭敬地:“宁老板好!”


宁徙介绍:“这是我们同村的赵公子。”


马翼对赵书林拱手:“赵公子好!”


赵书林回道:“你好,你这名字好,骏马扬蹄,大鹏展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