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排行榜
免费
完本
账户
我的书架
追书
正文 楔子(1) 楔子(2) 楔子(3)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第50章 第51章 第52章 第53章 第54章 第55章 第56章 第57章 第58章 第59章 第60章 第61章 第62章 第63章 第64章 第65章 第66章 第67章 第68章 第69章 第70章 第71章 第72章 第73章 第74章 第75章 第76章 第77章 第78章 第79章 第80章 第81章 第82章 第83章 第84章 第85章 第86章 第87章 第88章 第89章 第90章 第91章 第92章 第93章 第94章 第95章 第96章 第97章 第98章 第99章 第100章 第101章 第102章 第103章 第104章 第105章 尾声

第24章


老憨办事雷厉风行,当即请人在后山那“跷脚土地菩萨”小庙附近修了道正对赵家白塔的照壁,在照壁上挂了面镜子,放出话说:“墙如盾牌镜似箭,反射下游赵家院。”


日头落山,酷热不减。


宁徙回到屋里,仰躺到床上呻唤,挑水浇地一天的她累得腰酸腿痛。老憨说得对,我们常家在高处,去山下的濑溪河取水实在劳累,一个来回就得走上半天。女儿光莲好不容易挑了半担水上来,快到地边时,腿脚一软,摔了一跤,半担水全洒了,哇哇哭。看着这半担没流进地里的珍贵的水,她那心好疼,呵骂女儿吃长饭却不中用,给了她一耳光。女儿伤心地哭。


宁徙这么想时,常光莲进屋来,为她打扇。常光圣跟进来,端来碗面条。痛定思痛,宁徙边吃面条边想,种地是靠天吃饭,老天爷一发怒,就会减产以至于无收。现今家里还有些积蓄,得办点其他事才行,就对两个孩子说:


“光莲、光圣,妈一直在想,我们常家要发,得向老家那些做手工发家的大户学。焦知府还在重庆府的时候,妈去拜见过他,对他说过这想法。他很高兴,领我去看了重庆府的纺织、猪鬃、玻璃业,看了瓷器、面粉、造纸、印刷业,还看了皂烛、制革、丝绸和水泥业。嗨,你们都想想,我们又能做点啥子?”


两个孩子都皱眉头想,都说了想法。


宁徙听着,笑而不语。


常光莲说:“对了,妈,我们地里的桑树长得好。”


常光圣受到启发,吟道:“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


常光莲道:“这是《诗经》里写女子种桑的诗,弟娃记得好清楚。”


常光圣得意:“老师说我过目不忘。”


宁徙笑:“光圣,看你得意的。”觉得孩子们都长大起来,懂事起来,“你们这一说,倒使我有了想法。也是呃,这里适合种桑养蚕,可以用来做丝绸。我对你们说过,我们是客家人,我们的先祖是中原人,历经了五次大迁徙才到了闽西老家定居。你们外婆给我说过,种桑养蚕是在中原地区盛行的,很早,我国的丝绸之路就很发达。她还说,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嫘祖是生葬于古西陵国的,就是现今四川的盐亭县。嫘祖首创的桑养蚕法和抽丝编绢术,改变了人们蛮荒的历史呢。”


常光圣说:“我外婆真行,晓得恁么多。”


宁徙看两个孩子:“你们外婆给我说,她是听你们外公说的。”


常光莲道:“我外公得行!”


宁徙叹曰:“这说明啥子,说明四川早先的丝绸业就很发达。”


常光圣道:“妈,我想起来了,《说文》里道,‘蜀’乃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诗曰,蜎蜎者蜀。”


宁徙抚光圣的头:“儿子,你记性确实好。你们外婆给我说,嫘祖的儿子叫子昌,娶了蜀山氏的女人,嫘祖给蜀山氏传授了种桑养蚕的技术。”


常光莲问:“妈,蜀山氏是谁?”


宁徙道:“女儿,蜀山氏指的是种桑养蚕的一个族群,说明巴蜀的养蚕业发源很早。唉,现在不行了。我想呢,我们在巴蜀的小荣村种桑养蚕,应该是会有收益的。”


说到种桑养蚕,宁徙忽然想起从老家带来有苎麻种子的。对呀,还可以自己种麻、织布呀,母亲柳春教过自己种麻、织布的。咳,只可惜那装有麻种的担子失落了。决心下定的事情她就要办,这之后,她四处打听从老家来的移民,还真找到了,还真从老乡移民那里买到了从家乡带来的苎麻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