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九龙的又一名片
中午一点钟,当同学们围坐在一个桌面直径为13.28米,设有66个坐席,由70节车厢组成的火锅菜品的传送带的“三耳火锅大桌”——“天下第一大桌”前,我又被深深地震撼。
开阔硕大的桌心闪烁流动的“火焰”,和我们胸前佩戴的红领巾相互交辉。我感觉大家围坐在一个湖泊旁边,好像是围绕湖边吃火锅的感觉。眼前流动的传送带输送着各种美味佳肴,那气势真是一个嗨爽,你感觉你吃的不是火锅,而是一种激情。你突然感悟了“一部火锅史、千年巴文化”的含义。
“有火才有锅,有人围着煮东西吃,就叫火锅。干!”不知道谁兴奋地呼道。
“我要麻辣的,麻辣火锅就是重庆火锅。”又不知道是谁火辣辣地说道。
我素来就是那种一说到火锅,所有味觉、嗅觉和视觉,都会有被一瞬间打开的感觉,所以我顾不上言论就狼吞虎咽起来。
等待大家酒足饭饱,已经是下午3点。
“你真的是好运气,刚刚听刘媛媛说,今天由人称“火锅奇侠”的七十多岁的馆主聂赣如亲自给咱们讲解,他现在年事已高,轻易不露面。这是刘媛媛父亲的功劳啊。”司马茹从她的座位上走过来告知我,我站立起来,给坐在远方的刘媛媛送去感激的目光。
我们这一群带着红领巾的同学们,今天享受了殊荣。馆主聂赣如专门派他的儿子前来接我们。在从大圆桌到博物馆的路程上,听到那年轻人娓娓的述说:“这里是世界唯一的重庆火锅博物馆,是一座楼高6层,外部造型似火锅的塔装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博物馆内现有相关火锅文化的藏品千余件,其中仅火锅器皿就有近600余件,包含了西周以来的中外火锅,以及上千件火锅书法、火锅绘画、火锅楹联、火锅摄影等名人大师的作品。”
随着这娓娓的话语声,世界独一无二的火锅形状的塔式大楼博物馆出现在我们眼前,那七十多岁的老人站立在博物馆门前等待着我们。
面对塔式火锅大楼和那老者,一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双手合拢膜拜顶礼。
博物馆入口大门上有一个“火锅博物馆”牌匾,和火锅塔式楼相合相携。我们首先和馆主聂赣如老先生在牌碑下合影纪念,随后同学们跟随着馆主走入第一层展厅。一进入第一层展厅迎面就是炎帝威武的画像,大家一下子安静下来,被神圣笼罩。
这时传来馆长聂赣如铿锵有力的话语:“只有当人类会用‘火’的时候,方有‘火锅’这一美食的诞生,炎帝是最早发现并使用火的圣人。因为有了火,就有了我国最早的‘火锅’雏形——鼎。在先秦时期,鼎的实际功用便是烹煮及盛贮肉类,而烹煮肉类则与我们当今所吃的火锅是有传承的渊源。
我们沿着螺旋楼梯进入二三层展厅,在那里我们见到长约一尺的微型火锅,也看到宽约两臂的大型火锅。欣赏着西周奴隶主单独享用的青铜方鼎火锅、宋代瓜瓣兽耳铸铜火锅、明代四寿字铸铁火锅、民国八角型白铜火锅、西藏墨脱石火锅、佛家素食用的香炉火锅、景泰蓝火锅,还有乾隆皇帝当年举行千叟宴使用的纯银火锅,更有世间罕见的唐三彩火锅等。令我惊叹不已。
当你在塔式博物馆楼旁数万平方米的院落里看到五千个腌制火锅底料的大瓦缸,你又是一惊,那气势磅礴的场面就好像是兵马俑群移位在此。
在这个大阵营里高高凸显着一个雄壮的大瓦缸,那是被国人称作“天下第一大缸”的奇迹。大瓦缸直径3.28米、高2.88米的,缸体刻有99副火锅对联,四周被328个刻有成语典故的特制文化小缸环绕,那5000个腌制火锅底料的大瓦缸铺开在它四周,好似众星捧月。
馆长聂赣如让我们现场品尝了缸里的辣酱和豆瓣酱,香气四溢、回味无穷。
品尝中传来他骄傲的话语声:“我们完全是按照最原始的祖辈传下来的底料酿造技艺制作,一丝不苟。为了保证质量不被污染,建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8000亩有机花椒和辣椒种植基地。因为这是三耳火锅的魂。”
三耳火锅的魂!这不就是他做人做事的魂?不就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魂?
耳边又传来馆长的声音:“用这些原生态的原料腌制的辣酱豆酱再调制成的优质火锅底料,辣而不燥、油而不腻、香味浓郁、回味悠长。正因为这些保持初衷的制作工艺,三耳火锅底料的酿造技艺被评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火锅行业中的唯一。眼前同学们看到的是我们重庆火锅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也是我们3000多万重庆人的无形资产,是我们千年巴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那些发自内心的火辣辣的话语,让我深思深悟:火锅对于馆长聂赣如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是一种情怀和信仰。
一个火锅博物馆竟然有3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馆”“天下第一大桌”“天下第一缸”之说。地球人都知道的火锅二字,在重庆九龙坡这片土地上,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一张城市名片,是又一张闪亮的名片。
走出火锅博物馆时晚霞已经退去,月辉星淡,红领巾依然佩戴在我们胸前。在停车处那棵树下,大家依依惜别,期盼着再次的相聚。不知道是谁领头低低地唱起歌来,一个人、二个人、三个人……,最后大家都手臂搭手臂唱起来,那歌声充满友谊、期盼、怀念,所有人都融化在这如画如诗的美好里。
唱吧,那是我们那一代的歌,是我们离别又相聚的歌。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
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
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
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啊,亲爱的朋友们,
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
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
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
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啊,亲爱的朋友们,
创造这奇迹要靠谁?
要靠我,要靠你,
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
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
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
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啊,亲爱的朋友们,
愿我们自豪地举起杯,
挺胸膛,笑扬眉,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